作者:郑吉权
多年来,在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大力扶持下,通过“863”、科技攻关、火炬计划和产业化基金等一大批科技项目的实施,使我市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全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以生产碳化硅、碳化硼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2002年12月被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 2010年初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牡丹江国家特种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十几年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地方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始终把碳化物特种材料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以培育地方优势和特色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积极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实现产学研有效互动,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在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政策引导,项目推进,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
牡丹江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基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日渐形成。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将基地建设纳入了牡丹江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做为市委、市政府长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国家火炬计划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优惠政策》、《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基地发展基金,每年从财政划出一定经费支持基地发展。为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修订了《牡丹江市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出台了引进外地人才的优惠政策。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为产业基地发展创造氛围,《科技日报》、《中国科技产业杂志》、《黑龙江日报》、《牡丹江日报》和国内多家网站均对牡丹江特材料产业基地进行专题报道,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经验材料多次在国家火炬中心会议和省科技创新大学上交流,为基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实施一批科技项目。通过有效整合地方各类资源,集成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把产业基地作为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支持的载体,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基地内的企业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绿碳化硅、碳化硼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在国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基地企业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火炬计划42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28项,省级产业化和攻关项目26项,基地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牡丹江金刚钻碳化硼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多项科技计划,其中核反应堆用碳化硼芯块等2项国家“863”计划,为中国核动力提供的特种核用碳化硼材料解决了国家重大项目的材料问题。
二、突出特色,培育骨干,壮大产业基地规模
牡丹江是中国磨料磨具行业最早发源地之一,已有近50多年的历史。早在七十年代,我市就研制生产了碳化硼工业制成品,如潜艇密封圈、防弹衣等高精尖产品,进入九十年代,瞄准国际市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基地企业得到飞速发展。碳化硅、碳化硼等硬质材料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品种由单一的碳化硼发展为碳化硅、碳化硼、特种陶瓷材料及其制成品等十几个品种。碳化硼精细陶瓷已实现年产30000件,占国际总量的15%,占国内的80%,碳化硼粉体材料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占全国实际需求量的55.5%。基地骨干企业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有限公司2011年与大连金玛硼业有限公司完成了战略重组,新企业是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佳、信誉优良的专业化碳化硼生产厂家。企业先后研制生产了碳化硼喷管、文丘里管、碳化硼环、碳化硼球等新产品,解决了同类产品的进口问题。目前,基地内企业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地现有企业总数9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研发机构34家,其中国家和省级18家;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培育)企业6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2014年基地企业实现总收入74.8亿元,企业销售收入72.1亿元,研发投入1.94亿元,出口创汇7528万美元。
三、完善体系,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基地竞争力
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引进、转化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国家、省级科技项目,使基地内企业具备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理化检测中心,黑龙江省碳化硼特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事部在公司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复合材料院士工作站”, 2012年10月12日,由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基地中起到了自主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烟尘处理技术推广到基地两家企业,解决了国际上同行业烟尘处理的难题,达到了环保的要求;自主研究陶瓷膜过滤技术解决了碳化硼污水处理的难题。博士后工作站进站博士同有关科学院所合作开展了碳化硼复合材料、碳化硼轻质装甲材料课题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资源优势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基地内科技服务机构18家,其中国家和省级7家。基地企业申请专利44项,其中授权专利40项,发明专利6项。基地先后有6项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24个产品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下一步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和国家火炬中心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探索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做法,全面提高特色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建立和形成其它特色产业基地积累经验。一是提高基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宽基地内企业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领域,加快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有限公司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创建特种材料行业孵化器,提高基地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大对基地资金的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采取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大基地资金的扶持力度,安排一定的专项基金对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基地企业争取一定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待遇。三是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牡丹江金钢钻碳化硼有限公司的国家博士后工作站作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高起点引进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四是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依托现有优势,以特种材料产业基地为载体,延伸发展产业链条。抓住国家把新材料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和省委、省政府将新材料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的契机,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基地规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68209024 传真:010-68209025
微信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