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孵化器发展状况评估-米乐官网app

工业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华东地区孵化器发展状况评估
  近两年来,全国孵化器数量和规模均保持小幅平稳增长,正式进入收获期。与这种整体态势迥乎不同,整个华东地区孵化器似乎依然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成长扩张期,六省一市的孵化器数量、国家级孵化器数量、省市县孵化场地面积年复一年的增长并没有停滞的迹象。
  华东地区孵化器发展概况
  2008年,华东地区共拥有孵化器318家,占全国670家孵化器总数的47%,其中事业性质孵化器163家,企业性质孵化器155家,事业性质孵化器略多于企业性质孵化器,与全国孵化器同类比例几乎完全一致。
  截至2008年,华东地区318家孵化器累计获得政府投资72亿元,占全国孵化器政府投资总额的57%,获得政府投资支持力度大大强于全国其它地区;场地面积1094万平方米,占全国孵化器总场地面积的47%;在孵企业数为16861个,占全国在孵企业总数的38%;在孵企业总收入为603亿,仅占全国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收入的30%;累计毕业企业8663个,仅占全国累计毕业企业总数的27%。全国670家孵化器总收入合计213亿,华东地区318家孵化器总收入合计18.57亿,大大低于全国其它地区。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华东地区孵化器所拥有的数量优势、所投入的庞大财力和基础设施优势,既没有在短时间内带来立竿见影的孵化成果,也没有令其旗下孵化实体的战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华东地区孵化器的在孵企业与毕业企业规模,与华东地区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也与华东地区占全国将近一半的孵化器总体数量很不相称,表现了一种很不理想的发展状态。
  究其原由,有一“大”一“小”。“大”是指“大孵化器”太少。2008年全国33家在孵企业达200家以上的孵化器名单中,华东地区只有5家: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325家、无锡高新技术创业发展有限公司310家、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含本部、微系统园、苏高新软件园等)242家、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18家、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3家。华东地区规模以上孵化器的数量仅占全国的15%,华东地区排名第一的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在全国也只排第13名。没有一定规模“大孵化器”的带动,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自然不足。
  “小”是指“小孵化器”太多。这里的“小孵化器”专指县域孵化器。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的县域孵化器是全国最发达的。据不完全统计,华东地区的县域孵化器数量达130家左右,约占该地区孵化器总数的40%。这些县域孵化器几乎都诞生于本世纪,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的杰作,往往一个县级孵化器的场地规模就超过西部地区一个省级创业中心的规模。由此可知这些为数众多的有财力、有规模的县域孵化器面临的难题:项目源不足、企业入驻率太低。没有足够的项目入驻,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自然也不足。
  国家级孵化器发展状况
  全国国家级孵化器数量2005年为135家,2006年168家,2007年197家,2008年228家。国家级孵化器每年递增数量均在30家左右,保持着一种有序而有力的增长。
  2008年,华东地区共拥有国家级孵化器89家,占全国228家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39%,占华东地区孵化器总数的28%,其中事业性质国家级孵化器61家。
  毫无疑问,在全国各大片区中,华东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的数量最多,有将近1/3的孵化器已经成为国家级孵化器或正在向国家级孵化器冲刺。国家级孵化器并不完全意味着规模,并不完全意味着实际的孵化效果,但绝对是实力的同义词。
  从省级行政区来看,2006年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排在前5位的是:江苏省17家、山东省16家、北京市11家、上海市10家、浙江省8家;2007年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排在前6位的是:江苏省19家、山东省18家、广东省17家、北京市16家、上海市15家、浙江省11家;2008年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排在前6位的是:江苏省22家、北京市21家、山东省20家、浙江省20家、广东省18家、上海市16家。
  在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排名中,江苏省始终排在第一位,山东省与浙江省紧随其后。强大的地方经济实力、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不断增长的投入,有力地推动江苏、山东、浙江成为我国孵化器发展得最好、最快、最均衡的3个省份。
  专业孵化器发展状况
  从全国来看,2008年228家国家级孵化器中,专业孵化器数量为34家,占15%;全部670家孵化器中,专业孵化器数量为174家,占26%。
  从华东地区来看,89家国家级孵化器中专业孵化器的数量为9家,占10%,其中上海占了6家;全部318家孵化器中专业孵化器的数量为68家,占21%。也就是说,华东地区每10家国家级孵化器中仅有1家专业孵化器,每5家孵化器中有1家专业孵化器。
  从全国与华东的比较来看,华东地区专业孵化器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可否认,华东地区的专业孵化器发展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国家级孵化器中的专业孵化器太少。
  对华东地区专业孵化器运行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89家国家级孵化器中的9家专业孵化器,政府投资的有2家,企业投资的有7家,只有1家在孵企业数超过100个。2008年9家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合计568家,实现总收入1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年收入约320万元。
  318家孵化器中的68家专业孵化器,政府投资的有15家,其余为企业投资、社会组织投资或其它投资,只有4家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超过100个。2008年,68家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合计2756家,实现总收入14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年收入约540万元。
  以上两组对比数据显示,华东地区国家级孵化器在专业孵化器的运营中不仅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优势,业绩反而不如其他孵化器,这是又一个应该引起深刻反思的地方。
  从城市来看,2008年全国拥有5家以上专业孵化器城市的统计结果为:北京32家、上海15家、西安11家、南京9家、杭州7家、无锡7家、武汉6家、大连6家、哈尔滨6家、苏州5家。从这一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评估结论:
  从城市及其所在区域来看,10个拥有5家以上专业孵化器的城市华东地区占了5个,并全部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华东地区以专业孵化器区域化聚集的优势,遥遥领先其它地区,而全国其它地区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这一点。
  南京与杭州两个省会城市的孵化器,暂时没有在在孵企业数方面显山露水,却在专业孵化器领域钟灵毓秀,既显示了韬光养晦的睿智,也昭示了决胜未来的强大潜在实力。
  先“量”后“拆”“连”上加“联”
  先“量”后“拆”,从聚变到裂变。“量”就是追逐孵化器的规模效应。华东地区孵化器比较理想的发展状态应该是:规模以上孵化器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5%以上,也就是在孵企业达200家以上的孵化器数量应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家左右;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一线城市)龙头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数量达到300家以上,沿海二线城市龙头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内地二线城市龙头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数量达到100家以上。这是一个比较实际、在3-5年内能够实现的目标。
  “拆”就是力促综合型孵化器向专业孵化器快速转型。从孵化器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华东地区孵化器,尤其是实际表现欠佳的国家级孵化器成批量、成建制地由综合型孵化器向专业孵化器转型,或者由大中型综合型孵化器分拆出若干个中小型专业孵化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早在5年前就已经预言我国的大型孵化器将走向内部分拆之路,如今这一预言已经开始变成现实。拥有324家在孵企业的洛阳创业中心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把自己拆成了5个专业孵化器,5个专业孵化器人员、业务、考核完全独立,运行效果良好,就差走向公司化的最后一步。其实,最理想的专业孵化器应该是公司化的,至少应该是个子公司或者分公司。
  “连”上加“联”,从实体到虚拟。县域孵化器要发展,要招徕企业,就必须用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和周边的、远方的城市扯上关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一家孵化器负责人曾这样报喜又报忧:找上我们这里的企业太多了,我们的孵化单元供不应求。听到这样的消息,华东地区的县域孵化器负责人有没有想到把自己与包头连在一起?这样一种“连”,最好是企业实体之间的实质性跨地区合作。
  利用互联网招徕企业,只是一种最简单的“联”。在国内孵化器业界方兴未艾的“联盟孵化”也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通过“联盟孵化”的虚拟方式,县域孵化器可以共享许多大型孵化器的企业资源,进而把自己的资源推销给这些企业。
分享到:
工业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部委链接:
地方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68209024 传真:010-6820902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