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30年-米乐官网app

当前位置: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绿色发展 国家高新区演绎产城融合协奏曲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叶伟 发布时间: 2018-11-28


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创客公园白鹭湖畔

30年来,国家高新区不仅是创造了无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奇迹的试验田,更是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澎湃浪潮的主阵地;不仅是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现代产业园区,更是一座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

集产业和城市于一体的国家高新区,不仅是催生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30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遵循科技创新、园区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了由单纯发展产业向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作出了示范。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84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74家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30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智慧城市,逐步形成宜居宜业的软硬环境,成为产城融合的新样本,努力打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科技新城。


济南高新区腾笼换业换来绿色发展

刮起“技改风”

促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促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高新区,通过技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让老树发新芽,为发展蓄积能量,助推园区产业迈向中高端。

“近年来钢企大面积亏损,行业平均利税率不到1%,但特钢集团却实现利税总额近3亿元。这主要得益于较为完善的内部循环经济链。”潍坊特钢集团总经理于光富说,矿渣、钢渣、粉煤灰和尘灰是钢企冶炼后的四类固体废弃物,潍坊特钢集团通过技术手段让它们都有了“用武之地”。矿渣和钢渣进入微粉生产线进行粉磨加工,通过磁选设备,把钢铁成分回收,二次入炉进行冶炼;剩下的渣粉被加入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和环保除尘工序产生的尘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添加成品熟料,生产出硅酸盐水泥。

将新技术、新模式嵌入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是潍坊高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精彩蝶变。以机械、汽车装备为代表的制造业是潍坊高新区“当家产业”,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动能,让“潍坊制造”变为“潍坊智造”。为此,潍坊高新区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产业创新发展扶持范畴,设立企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对特钢集团、华潍热电等20余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的重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引导企业以循环经济为经营理念,以清洁生产为技术手段,不断改进企业自身的环境行为。

同样,成都高新区按下了绿色发展的“快进键”。今年1-6月,成都高新区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28.1亿元,同比增长48.2%。高速增长的技改投资,表明成都高新区通过技改推动园区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有效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而距离潍坊高新区不远的济南高新区,通过腾笼换业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是其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济南高新区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成立中心区腾笼换业推进中心,以中心区为试点实施腾笼换业。所谓腾笼换业,就是将园区中心区内产出低、密度低的企业进行腾退搬迁,推进培育高科技企业、总部基地、投资金融等科创企业,激发中心区发展活力。自2016年腾笼换业推进中心成立以来,济南高新区已实施腾笼换业项目55个,宗地面积约2100亩。


烟台高新区花庭满径

以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

如果说技改传统产业走绿色转型之路,使高新区变绿,那么如何使之本质为“绿”?答案便是培育新兴产业,让新芽成大树,构筑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各个国家高新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一幅“以绿为底色”的现代经济画卷正在全面书写。

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高新区出台《合肥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率先在安徽省建设“合肥环保产业园”,把合肥环保产业园打造成为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形成具备较强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园区发展的共同理念,贵阳高新区则把大数据作为最生态的产业,确立了打造大数据“1 n”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围绕构筑“中国数谷之心”,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引进了英特尔、谷歌、戴尔、ibm、百度、华为云、阿里巴巴等一批全球大数据领域知名企业,建成贵阳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今年上半年,贵阳高新区新增大数据企业611家,累计聚集大数据企业4614家,大数据产业营收达286.3亿元。同时,始终把绿色招商作为环保和推动园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竖起“绿色门槛”,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贵阳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绿色园区。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中关村绿色发展的秘诀就是,着力在构建以高精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与功能定位相适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聚集了碧水源、清新环境、东方园林等一批行业技术领先企业。


潍坊高新区骑行的居民

开窗见绿、推门进园

刷新高新“颜值”

绿色发展,生态先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如今,绿色理念已经渗入到生产生活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越来越多人自觉自愿的共识。

如今,国家高新区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业园区,在这里能感受到的是生态、自然的城市味道。白云清风、碧水蓝天,满城青翠、四季花香……步入在各个国家高新区,仿佛进入一片林木葱茏的“天然氧吧”,“城在林中、绿在城中、花在眼中、家在园中”。开窗见绿、推门进园的生活愿景已悄然成真。

绿色,既是大自然的本色,更是高新区发展的“底色”。为让底色更绿、更鲜艳,各地高新区打响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绵阳高新区全面实施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主的“三大战役”,成立“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印发了《绵阳高新区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以及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配套文件,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行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仅如此,国家高新区还通过增绿美化工作,刷新“高颜值”,为市民打造绿色宜居美丽之城。

西安高新区掀起“建设美丽西安、打造绿色之城、花园之城”行动新高潮,着力打造“绿色高新、花园高新、生态高新”。根据“五路”增绿指导意见,按照“大树 草坪 鲜花”的栽植模式,全面增加城市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常绿植物和色彩植物应用,提高城市绿地景观效果,提升城市的宜居性、美誉度和竞争力。2018年围绕五路增绿提升和迎“一带一路”环境美化工作共安排绿化项目62项,全年共计新增绿地约100万平方米,增绿提升绿地约55.5万平方米。

“口袋公园”是潍坊高新区打造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颜值的缩影。近年来,潍坊高新区学习借鉴世界各地公园建设成果,聘请一流设计机构和施工单位,规划建设了一批富有潍坊特色、彰显独特个性的“口袋公园”,布局一批风姿各异的城市雕塑,将园区打造成为“口袋公园”的缩微“博物馆”,还绿于民,还景于民。2017年高标准建设了3处绿地公园、35处“口袋公园”。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40处“口袋公园”和3处绿地城市公园。

贵阳高新区则强力推进“千园之城”公园建设,到2018年涉及公园建设任务5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公园两个:麦架河科技文化公园和白鹭湖大数据创客公园;区级示范性公园一个:科学城智谷生态湿地公园;其他公园两个:希望群升公园、罗格湖生态湿地公园。麦架河科技文化公园沿河打造了金甲广场、古树新韵、布谷报春、月亮湾、希望群升、呼叫山庄、白虎山花园、青龙池等八大篇章。目前,园区白鹭湖、创客广场、创想花园、共享公园、太阳湖、太阳阁、马厂营山体文化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30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遗余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双赢”。


乌鲁木齐高新区火炬广场正在参加社火活动的人们

提升城市品位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绿色,不仅是大自然、高新区底色,更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30年来,国家高新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商贸、医疗、交通、学校、娱乐等城市配套功能。同时,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通过互联网新兴手段推动广大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园区社会事务,产业社区、创业社区大量涌现,提升城市发展内涵,打造精品城市,让市民生活更加有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民生无小事。合肥高新区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引入建设了合肥七中、中加国际学校、创新实验小学、安医一附院高新院区、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妇女儿童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等一大批优质学校和医院项目,砂之船奥特莱斯、银泰城高新店等高端商业配套;谋划建设了柏堰湖国际社区、合肥国际人才城等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而在杭州高新区,“智慧生活,让城市更美好”,是其向广大市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杭州市高新区是浙江省惟一的民政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地区。园区积极发挥高新产业优势,以整合优势产业、构筑产业联盟的方式,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园区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目前,已基本建成集“社区数据库、电子审批预受理系统、社工管理应用、公众服务应用”为一体的“智慧社区”融合服务平台。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区、街道、社区实现了三级联动,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办事效率,促使社工向“全能型”转变;同时,社区办公用房大大节省,为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释放了更多活动空间,有效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西安高新区以阅读为切入点,让书香浸润高新,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陶冶情操,构筑思想,丰富灵魂,让广大群众畅享文化惠民成果。按照《西安市建设“书香之城”实施方案》的要求,西安高新区加大力度、创新模式,一批各具特色、深受市民喜爱的阅读吧、街头朗读亭、小书屋等逐渐建设起来。同时,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大力发展全民阅读中心,以“书香”为核心,推动书香精品项目建设,使园区不断向“书香之城”“文化之都”目标迈进。

产城深度融合

建设科技产业新城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是城市腾飞的动力。30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化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商务、休闲、居住等城市功能配套,率先形成绿色协调发展的科技产业新城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园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作为西部地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前沿领地、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安高新区全面实施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吹响“大干123,建好首善区”的冲锋号,下决心打好八大攻坚战,扎实有序推进“五城”建设,为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创新之城、富强之城、美丽之城、时尚之城、幸福之城”,全力将西安高新区打造成产业聚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

产城融合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客观要求,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深知这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为奏响产城融合进行曲,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围绕“北区块加快开发,南区块优化提升”两大主题,力争到2020年,新开和竣工面积各达到2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南区民生商业配套设施。“北区块加快开发”,即以高新科研平台的打造带动北区新城发展,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北区老城区发展;“南区块优化提升”,即以三江六岸片区、梅墟老街片区等为重点提升区块,新建民生配套和品质提升工程,在宁波市率先打造成科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品质新城。

位于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昆山高新区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制定《“美丽高新区”三年行动计划》,以产城融合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低碳循环为支撑,提升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高标准的配套设施,打造成为美丽宜居的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步入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生态是底线、绿色是底色的产城融合新模式、新路径,致力于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