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30年-米乐官网app

当前位置: >
宋捷:以“高”谋略 惟“新”是道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于大勇 发布时间: 2018-11-27

宋捷:经济管理研究生,高级经济师,长沙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员、主任助理,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科技部新升级国家高新区评审专家组专家,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和科技管理研究工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历届年会论坛、湖南省科技创新历届论坛、长株潭城市群历届蓝皮书发表理论文章和科技管理实践经验论文100多篇。



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自2003年在长沙正式成立至今,按照由会员单位轮流负责承办的方式,在长春、重庆、武汉、无锡、石家庄、洛阳、兰州、贵阳、桂林、宁波、济宁、天津、泰州、太原等国家高新区连续成功举办14次年会和相关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先后有120多家国家高新区、经开区和4800多人次参与。一批有创意、有水平、有深度的优秀成果,对于解决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战略性问题,发挥出十分重要的科学决策支撑作用。

面对新形势,下一步,研究会要更贴近国家大政方针与自身发展需要,要在更大范围内动员更多高新区参与,进一步吸纳关注高新区发展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同时,不少新升级高新区升级前是经开区和工业园区,要想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真正成为“高新区”,就必须要更新理念、坚持创新、强化创新要素,从注重gdp转向注重创新要素,这是研究会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此外,研究会机制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形成稳定的机构和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并实现一定程度的国际化。

“新时代,要想更好地开展国家高新区发展理论研究工作,理念与思维必须与时代合拍,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相符。”近日,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要学习新理论、交流新信息、提出新观点、研究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使之成为推进国家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引擎,成为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名副其实的“高新智库”。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体制改革40周年,是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和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也是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建15周年。作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宋捷表示,成立15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秉持“以‘高’谋略,惟‘新’是道”的理念,围绕“创新理念思维,构筑高新智库”目标,认真研究探讨高新区发展战略,总结交流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发挥参与科技决策的智囊团作用,向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提出有关意见、建议和对策,为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发挥出十分重要的科技决策支撑作用。

初心:发愿成为“三库一器”

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伴随着火炬计划的实施,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了168家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下,国家高新区开展了艰苦卓越的创新创业工作和奋发有为的开发建设活动。

“多年来,在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与交流中,业界同仁都期盼能在高新区的管理和研究部门系统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和便于交流的平台。有鉴于此,我于1997年3月开始着手有关筹备工作,并在中国高新区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代表长沙高新区倡议筹备成立‘中国高新区协会政策法规专业委员会’,并于同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发出倡议书,得到与会16家国家高新区的一致响应和联合签名。”宋捷介绍,从筹备阶段到最终确定名称,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先后更名4次,“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严谨性”。

“彼时,国家高新区正处在快速建设阶段,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对相关政策的研究与总结的力度不足。为适应当时实际情况,1998年2月将名称更改为‘中国高新区协会办公室综合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并在2001年8月举行的中国高新区协会第三次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上获得审议通过。”宋捷回忆,当时信息化是热门话题,为更好地总结国家高新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因此进行了第二次更名。

为了进一步彰显“信息化”,在2001年9月举行的中国高新区协会办公室综合信息化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该名称被更改为中国高新区协会综合信息化专业委员会。

“1997-2002年,一直处在筹备、准备阶段。”在宋捷看来,3次更改名称体现出科学、严谨、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而这一“基因”也成为15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不曾改变的“初心”。

在筹备和组建工作中,为适应国家高新区发展形势需要,筹备组将名称再次更改为中国高新区协会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据介绍,“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名称的灵感来自于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2002年,科技部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旨在整合北京大学及其他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资源,并联合全国各高新区内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从事有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高水平学术研究,为中国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供研究、规划与培训服务,积极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经过充分协商后,2003年3月,中国高新区协会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筹备会议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围绕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专题开展研讨,并对《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工作办法》进行讨论和完善,明确研究会的工作任务、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等重要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要发挥“智库”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创新工作机制,功能定位上要与国家高新区主任联席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座谈会、工作汇报会和其他专业委员会会议区别开来。要接受新思想,使之真正成为“三库一器”,即成为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地方党委政府等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智囊库,成为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提供高新区最新动态的资料库,成为国家高新区管理者提供重要资源的信息库,成为全国从事高新区研究工作机构和人员提供交流发展的助推器。

“研究探讨高新区发展战略,总结交流各先进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理论性、政策性、法规性等重大问题,向科技部和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和对策;组织开展有关高新区发展战略方面的学习培训、对外考察和工作交流等活动,提高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组织国内外专家为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咨询服务,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及园区管理领域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宋捷看来,这既是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之初确定的“初心”,也是多年来始终不曾动摇的主要工作任务。

诚心:发奋打造“高新智库”

自2003年正式成立至今,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按照由会员单位轮流负责承办的方式,在长春、重庆、武汉、无锡、石家庄、洛阳、兰州、贵阳、桂林、宁波、济宁、天津、泰州、太原等国家高新区连续成功举办14次年会和相关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先后有120多家国家高新区、经开区和4800多人次参与。

“每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深入分析讨论,碰撞思想火花,加强信息交流,形成会议纪要,报送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并下发到全国高新区。大会秘书处对会议论文成果进行评奖和编辑成册,并在国内相关媒体上刊登发表,为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各省市党委政府和高新区负责人,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研究制定加快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针政策,提供第一手详实和及时参考资料。”宋捷表示,15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每次年会都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科技部及科技部火炬中心工作和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主题,要求各高新区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各地实际向会议提交论文,开展学术交流,建言献策。截至2017年年底,已累计收集论文657篇。”宋捷说。

据介绍,为鼓励国家高新区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年会活动,提高研究论文质量,2009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制定《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优秀论文评比办法》,对论文进行评比。9年来评比优秀论文176篇,占2009年以来收集的481篇论文总数的36.6%。其中,一等奖23篇,二等奖33篇,三等奖120篇。

“从对2017年收到的论文71篇分析看,属于‘研究型’论文36篇,占总数的50.7%;‘研究 工作型’论文22篇,占总数的31%。高质量的论文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加。论文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研究性越来越强,基本达到了年会论文不是工作总结汇报和经验交流材料的初衷。”宋捷说。

“15年来,研究会为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人才。其中,一批从事研究的同志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并成为业务骨干。”宋捷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从2013年济宁年会起正式聘请高级研究员和研究员。截至2017年年底,已聘请高级研究员45名、研究员176名,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

15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在办好一年一度年会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和研究员队伍的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例如,积极参加科技部火炬中心等举办的重要活动,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参与部分国家高新区举办的专题论坛,研究会牵头举办学习教育培训班等。

“2017年11月,我受科技部火炬中心委托代表国家高新区参加在我国台湾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科技论坛,并作了题为《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创造》的演讲报告,受到我国台湾地区同行的一致好评。为提高国家高新区干部队伍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各园区之间学习交流,从2014年开始,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以科技部上海培训中心为基地,依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四期‘园区管理与创新服务’高级研修班,来自国家高新区等单位近300名学员参加培训,受到普遍好评。此外,研究会主要骨干成员先后在广州、长沙、南昌、石家庄、海口、新余、湘潭、芜湖等高新区进行授课,传送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经验与方法。”宋捷表示,15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以“诚心”地勤勉与努力,“使之成为推进中国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引擎,成为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名副其实的‘高新智库’。”

信心:参悟更“高”更“新”

回顾研究会15年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收获的喜人成绩,宋捷作为一名发起倡导者、工作研究者和组织执行者,既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又有深刻的实践与感悟。谈及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的工作时,宋捷感慨道:“1994年,我进入长沙高新区工作,开始接触高新区领域,至今已有25个春秋。25年来,我在长沙高新区先后负责办公室、招商、政策法规研究及宣传等工作。虽然工作变动较大,但始终如一地积极参与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相关工作。”

“参与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相关工作不会获得任何报酬,同时也不是组织安排。这么多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完全发自我们对高新区事业的无比热爱。”宋捷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之所以能结出累累硕果,与各方大力支持、创新工作机制、注重成果应用、提升队伍素质密不可分。

“从1997年3月筹备到2003年3月正式成立,从2003年首届年会到2018年第14次年会,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都对研究会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极大支持。每次年会期间,各承办高新区所在省市领导和科技部门负责人都出席参加,并发表演讲,体现出高度关注。”宋捷介绍,近年来,西安、成都、武汉、济南等国家高新区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和机构改革需要,把政研部门与宣传部门进行合并。基于此,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抓住机遇,把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与政研工作同志进行整合,实现政研策划、对外宣传两大工作有机融合,探索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深度研究和广泛宣传的新路径。

“研究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来运行,是筹办时就反复思考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想让研究会真正成为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联系高新区的纽带,成为高新区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国内外了解高新区发展动态的窗口,惟有采取‘民办官助’模式和机制。”在宋捷看来,如果完全按照行政事业体制来运作,很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智库效果;如果按照专业委员会方式运作,则无法突出其专业性。

“研究会不收会费,采取‘谁承办谁补贴’的方法。从已经举办的14次会议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和机制得到了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认可,也受到全国高新区负责人和从事研究工作同志的欢迎,因而会议办得一年比一年好,而且承办单位不断创新办会方式。例如,武汉东湖高新区把2005年年会列为第四届“中国光谷”博览会十大论坛之一;桂林高新区把2011年年会作为第三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三大主题活动之一,使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受到与会代表广泛欢迎。”宋捷说。

紧扣科技大事、注重成果应用是研究会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自成立以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将功能定位于“围绕理论性、政策性、法规性等重大问题,研究探讨高新区发展战略,总结交流高新区建设和发展成功经验”。

“每次年会都是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大政方针和科技部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来商定年会主题,历次年会既有对‘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解读,也有对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发展提升战略的诠释;既有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也有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探讨;既有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专题研究,也有对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深入探讨;既有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也有对供给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的专题探讨;既有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也有对高质量发展模式路径的探讨。”宋捷说。

据介绍,在注重论文质量提高的同时,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十分强调成果的实际运用和社会效果。一批有创意、有水平、有深度的优秀成果,对于解决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战略性问题,发挥出十分重要的科学决策支撑作用。例如,《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对天津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与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园区》对武汉东湖高新区打造“中国光谷”进行了战略性定位;《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五个关系”研究》对如何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议和举措。

“国家高新区建设已历经30年,前些年以实干为主,现在应该做理论上的提升。在总结经验方面,除各高新区相关部门,以及科技部等部委,研究会也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搭建平台,共同交流探讨,而这也正是研究会的优势所在。”宋捷认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要成为推进国家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引擎,成为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名副其实的“高新智库”。“要切实强化法治化理念、现代化理念、国际化理念、市场化理念和开放型理念,牢牢树立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善于按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长效性。”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宋捷看来,国家高新区建设30年之所以成绩斐然,不外乎两个字——“高”与“新”。而更好地参悟“高”“新”深层次的涵义,也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15年孜孜不倦探索后发现,‘高’‘新’始终是核心:之前是如何做好‘高技术’‘新产业’,现在则是如何培养‘新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而这成为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宋捷说。

对于未来发展,宋捷表示,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科技部、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会议要求,围绕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总目标,进一步加强研究会组织领导,完善研究会运行机制,提高研究会研究能力,抓好研究会队伍建设,再创新的辉煌。

“面对新形势,下一步,研究会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和引领,要把自身定位定得更高一些,要更贴近国家大政方针与自身发展需要,要在更大范围内动员更多高新区参与,覆盖面要进一步扩大,要进一步吸纳很多关注高新区发展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同时,不少新升级高新区升级前是经开区和工业园区,要想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真正成为‘高新区’,就必须要更新理念、坚持创新、强化创新,从注重gdp转向注重创新要素,这是研究会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此外,研究会机制体制要进一步完善,要形成稳定的机构和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并实现一定程度的国际化,要把国内高新园区与国外先进科技园区进行对接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的经验交流。”宋捷说。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