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上海模式的完美蜕变和城市创新角色担当 -米乐官网app

banner

> > 正文

    孵化器上海模式的完美蜕变和城市创新角色担当

    发布时间:2017-10-09 12:08:54来源:作者:

      30年,正好让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不断成长,进入而立之年——朝气蓬勃、胸怀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天降大任。

      30年,镶嵌于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宏大背景,享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天之骄子般地创建、成长、发展。

      30年,从艰苦创业到创新不止,从星星之火到遍地燎原,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参与,谱写出一曲科技创新创业的时代主旋律。

      30年前,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识了解和接纳,基于对先进发达国家成功做法经验的学习借鉴,作为科技主管部门颇具前瞻性的判断和尝试,是一着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战略棋子。

      孵化器建设事业注定是一批富有使命感的人加入。从决策层到实践者,均散发出创新创业的天然禀赋和气质,都在喧嚣嘈杂利益角逐的现实面前怀揣着一个梦想,彼此在理想的光烛摇曳中互相感染支撑击掌。

        孵化器上海模式的完美蜕变:

      服务体系完善  载体链无缝对接

      30年来,上海孵化器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弱至强,从基地外孵化到农舍创业,再到聚合区县大学资源蓬勃发展,凝聚了上海孵化器人艰苦创业的智慧和辛勤奉献,上海孵化器的建设发展历程,其本身就是一部感人奋进的创新创业史。

      定位清晰热情服务

      30是真正的而立之年,上海孵化器的“而立之年”意味着:拥有了成熟的思维、健硕的身体、饱满的激情,以及独特的能力。

      成熟的思维——服务创业者、科技成果转化和城市创新创业的清晰定位;

      健硕的身体——500余家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构成的庞大载体阵营;

      饱满的激情——仅今年一届创新创业大赛,网上报名数就达到8241项。其中,企业组7405项,占比89.8%,高于去年的87.3%;正式提交数6940项,超过2016年的6921项,其中,团队组836项,占比12.1%,高于去年的8.2%。

      独特的能力——孵化服务人员达到2174人,孵化企业达到8970余家,创业导师1100人,累计培育了179家上市企业,在孵企业创造了98250个就业岗位。上海全市由众创空间成立的天使投资基金达16.75亿元,获得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入2.74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近700家,苏河汇、莘泽全国率先挂牌“新三板”。

      健全的体系及载体

      30年,上海模式的蜕变完美诠释了由点到面的全市孵化体系的健全,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服务体系完善,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载体链无缝对接,以及孵化器国际化不断探索创新形成突破。

      由点到面的孵化体系健全——截至目前,上海科技创业服务站新增至174家,遍布16个区县,已形成了区域创新创业体系的稳固根基。各服务站正源源不断地将最“新鲜”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配送到急需的科技创业企业。

      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服务体系完善——为了满足企业创业辅导需求,上海建立起了由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员和企业联络员“三位一体”的创业辅导模式,已形成以创业导师为核心,创业辅导员为辅助,企业联络员为桥梁的富有特色的孵化服务体系。所有孵化团队都是联络员,管理团队在辅导中得到升华。创业导师与企业建立双赢机制。

      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载体链无缝对接——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在上海应运而生,整个孵化链将孵化服务向前延、向后伸,打造了一条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个阶段的孵化服务链。

      孵化服务能级提升成为业内质量标杆——杨浦科创中心历经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了传统孵化器孵化服务的能级提升及范围拓展,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不断追求质量精益求精、实现质量突破的肯定,创立了被誉为全国孵化器五大发展模式之一的“杨浦模式”“孵化服务九宫格模式”,引领孵化器卓越发展之路。目前,杨浦科创中心已成为上海市资产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走出了一条“公益与效益”相结合,具有杨浦特色的孵化器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行业标杆。

      孵化器上海模式的优秀答卷:

      在创新型上海建设中贡献卓著

      作为中国孵化器建设的引领城市,上海孵化器在30年的建设发展中,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并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研究氛围,探索出了许多对行业具有引领作用的成功做法和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上海孵化器的建设水平,也为孵化器行业贡献了宝贵的“上海经验”。

      肩负上海城市创新角色的使命

      目前,上海孵化器已成为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创业服务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培育基地、城市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弘扬地和经济新常态的创新转型创业驱动力。孵化器作为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摇篮,既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更是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文化导师和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缔造者,是区域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上海孵化器形成由全市的上海科技创业服务站、科技园区等构成的创业服务网络,并辅以创业导师、科技金融、专业孵化等功能。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为主线,这一服务网络体系正承载着上海创新转型发展的重任,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铺路搭桥,助力中小型科技企业展翅飞翔。

      与此同时,为避免同质恶性竞争,上海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创新创业的职能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上海市科委几年前提出了结合“一区一业”“一业特强”“市区联动”的指导思想,建立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孵化器,配套构建专业技术平台,逐步形成具有“专业孵化定位、专业技术平台、专业孵化服务队伍”的特色孵化器群体。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上海以社会力量为主,采用市场化机制发展众创空间。目前,上海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中,民营企业占84%,是绝对主力,国有企业占比10%,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分别占比4%和2%。孵化服务人员达到2174人,孵化企业达到8970余家,累计培育了上市企业179家,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98250个。

      近年来,上海有意识地引导、建设专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和发挥孵化器对技术创新创业的抚育服务功能,以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性、带动性的“源头”企业,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成与发展。目前,已形成长宁多媒体、张江生物医药、徐汇纳米、杨浦环保、黄浦集成电路设计、黄浦都市工业设计、奉贤都市农业等专业孵化器群,“一区一定位、一区一新”的格局正在不断凸显其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上海孵化器集群各区域内在规模数量增长、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分工明确又有协作的群落,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率全国之先成立众创空间联盟

      2015年3月29日,上海成立全国首个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成为上海新型孵化器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上海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159家,平均场地面积约1880平方米、团队服务人员约15人、创业导师100多人。这些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依照各自的发展方式和特色特点,积极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并在实践中形成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天使投资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接型等商业模式,发挥不可小觑的独特活力。

      上海在建设发展众创空间上,加强顶层设计,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创新创业的职能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先后发布《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众创空间发展实施细则》等文件,大力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在政府正确引导下,上海出现了大型产业集团和风险投资等专业机构等新兴力量投资众创空间的新动向,各类企业、各路资本投资孵化器的热情空前高涨。如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在2015年5月推出首个蚂蚁创客空间;阿里巴巴于2016年聚合内部资源并联合社会各类力量,在上海着力经营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致力打造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平台;2015年11月,中国电信发布全国创新创业孵化行动计划,并在上海启动了首个外部孵化基地——中国电信上海张江创业基地,开启了中国电信全国重点城市对外布局第一站,首创央企外部创业孵化模式……

      国际化探索出特色出亮点

      为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上海秉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策略,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国际间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对接,不仅涌现出一批积极走出国门在海外建园设点的孵化器,同时也出现了一批立足在上海的有海外背景的孵化器。目前,世界各顶级创新创业机构已在上海形成集聚。以张江为例,目前张江已持续引进全球科技创新发达区域机构在园区兴办或联合兴办国际孵化载体30余个,包括中以上海创新中心、plug&play、ispace、上海芬华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

      此外,上海深化探索离岸模式、双边孵化等孵化模式。引导中外创业服务组织在上海兴办或联合兴办国际孵化器,为相关园区的孵化产业导入国际先进创业孵化模式、高端人才以及前沿技术;推动各类创业载体和投资机构在以色列、美国硅谷等全球创新创业高地设立海外孵化基地,主动接轨全球创新创业孵化网络,构建全球创新创业资源流动渠道。此举不仅使上海企业对接国际顶尖技术,还促成一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为全力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在上海集聚孵化的服务对接精度及资源配置效率,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以及在全面总结国际企业孵化器一器多基地的建设基础上,面向孵化器国际化,全面启动创业首站工作。创业首站立足于上海及华东地区的特色产业链及其创新资源优势,以上海六大创新集聚区(张江、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为主要范围,汇聚一批具有产业集聚特色以及国际化服务能力的孵化器和专业化服务机构,设为创业首站合作基地或创业首站合作机构,合作共建国际创新创业项目转移转化及落地对接的全要素服务体系。针对国外项目方基本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产品;针对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现况,构建协同服务工作体系。同时,借力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其他条线现有资源,形成合理的错位竞争。

      目前,上海孵化器国际化业务已具备深度拓展、全面升级的坚实基础,综合优势已逐渐显现:行业聚焦,已形成特色产业深度合作的国际协同网络;模式创新,已全面开启跨境联合孵化的系统化版图;功能升级,国际技术转移业务模块有效助力孵化器专业化建设;实业助力,大企业创新资源溢出为孵化器行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从天使投资、持股孵化到科技金融的全过程支撑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上海孵化器建立了从天使投资、持股孵化到科技金融的资金支持体系,全面解决科技型初创企业的资金难题。

      加强天使投资弥补市场缺失。上海孵化器发挥引导基金对早期创业企业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基金,让政府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成为培育早期创业项目的种子基金,成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基金,以此弥补市场的缺位。

      “3 x”系列产品成为科技信贷主力军。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进一步完善“3 x”科技信贷体系和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微贷通“小额、批量化”模式,提高信贷增量。3即信用贷、履约保、微贷通;x即根据企业的特殊需要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信保贷、租赁贷、信用互助、投保贷、集合票据等)。5年来,已累计贷款 69.09亿元,履约贷累计贷款逾期不良率 1.3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持股孵化,与企业共发展。为实现孵化器与入孵企业的利益共享,上海孵化器积极探索“持股孵化”模式。“持股孵化”是由孵化器机构及其管理团队或个人出资参股建立的小额风险投资。相对普通风险投资,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孵化器管理团队不仅对创业者及其团队和项目充分熟悉,而且服务热情高,运行成本低、风险相对较小,能充分兼顾两者间利益,完善了商业模式,彻底解决了孵化器公益服务和持续营收相结合的问题。

      拓展科技金融,完善融资环境。2015年,上海在“科技 金融”方面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突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在科技信贷、风险投资、科技保险以及资本市场等方面出台多项举措;发布《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担保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推荐机构、企业债权融资以及贷款贴息等五大方面进行了相关扶持,让创业者们真正享受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实惠。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上海银行业提高专业化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围绕“创新链”建设“金融服务链”,针对创业期(种子期、初创期)社会资金投入不足和市场失灵的难题,提出创投型信贷机制模板,大大丰富了科技金融的内涵。在此背景下,各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结合科技型企业需求创新产品服务模式,以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创新开发出一批科技金融整体服务方案。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星罗科创”、浦发银行“科技小巨人”和“新易通”等,打造“股、贷、债”一体化米乐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并创新设计出一批科技金融专属产品。如浦发硅谷银行的“硅谷动力贷”,上海银行的“远期共赢利息”业务等。截至2015年年底,在沪银行共为48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表内外授信710亿元。有9家银行以“投贷联动”模式共为105户早期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余额达10.2亿元。

      上海保险业推出科技履约贷、微贷通等保险产品,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保险方案,提供保证险、责任险等一揽子保险米乐app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助力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例如,太平洋产险联合张江高科技园区携手推出“创业保障保险”——“科创e保”,聚焦初创期的科技企业,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提供补偿。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创始人,为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试行科技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科技初创企业发展。上海率先开创了以“一个数据库”“一套评价体系”和“多个应用领域”为基本框架的“信用张江”模式。以园区信用体系为核心,融合大数据征信及创新型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将园区企业信用评级有效融入到金融机构风控模型中,成功帮助企业实现信用融资,打造园区信用生态圈,夯实园区科技金融发展的基础。截至2016年9月,“信用张江”模式已经成功帮助超过500家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累计获得银行机构融资金额约50亿元,获得担保机构担保金额约12亿元。

      孵化培育成功大批企业备受瞩目

      30年的辛勤孵化培育,上海孵化器服务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创业企业。这些企业享受着政府政策的优惠支持,享受着孵化器的优越环境和细致服务,无论是创业成本、商业模式还是资源支持,都极为有效地帮助了企业成长,从孵化器“走出来”的一大批企业已成为区域行业的领先者,成为上海新技术产业的有力支撑。

      1万多家在孵企业成为城市新希望。上海孵化器聚集了一批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统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群。这些中小企业群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集中或靠近,信息交流充分,逐渐形成创新群落。这些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与竞争,可以在孵化器内营造一种专业氛围,形成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研发企业与生产企业、硬件制造企业与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特殊的竞争合作关系,形成资源互补、互相依赖的局部环境,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品牌效应、系统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培育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主体。

      以张江药谷为例,作为一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自成立以来,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不断整合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资源,推动提升和完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功能,努力做大做强孵化器,并拥有110个可用作药物研发的“孵化单元”实验室。每个孵化单元均配有标准的实验设施,企业入驻即可启动研发工作,并可享受公共秘书、会议室等共享商务服务,以及工商注册、税务代理等中介平台服务。此外,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还建立了面积达2746.94平方米的技术服务中心,已累计为张江园区内外786家企业完成约35万份样品的检测,检测量居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设备共享首位,为企业节约了上亿元的研发成本。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累计孵化服务生物医药企业361家,成功毕业迁出企业240家。孵化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累计约750项,累计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课题6项;获得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16项;获得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近90项;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5项;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小巨人及小巨人培育企业6家;累计上市企业5家;培育及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2名、上海市“千人计划”人才10名、“浦江人才”11名、“浦东百人计划”人才2名、“张江人才”5名,并为张江生命科学产业培育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创业生力军。药谷已成为张江面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全球排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均与药谷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一批上市企业成为行业翘楚独领风骚。上海孵化器培养出一批具备上市资质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以分众传媒、华平、展迅、微创、天天果园等为代表的上海科技企业上市榜样,在体现这些企业新技术的强大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属性的同时,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上海孵化器以及创新基金的印记:他们无一不是几个人、几十万元注册资金起家,渐而成长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企业。例如,由几个人、几十万元注册资金入孵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上海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成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随着上市融资的成功,华平继续立足孵化器,对接杨浦区相关产业资源,目前正筹划建立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形成以华平为主体的上下游产业聚集,扩大竞争力,强化行业领军地位。


栏目导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