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积极推进孵化器体系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06 15:12:20来源:作者:
加快创业孵化体系建设
陕西省自1993年成立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来,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先后出台了《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关于促进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发展的意见》《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促进科技型创业的行动方案(2016-2020)》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文件,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创业孵化体系,该省孵化器数量、规模和质量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阶段,形成了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孵化器、其他孵化器三大层次以及“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发展体系。截至2016年年底,陕西省共有众创空间164家,面积112万平方米,入孵团队4028个,服务企业2786家,吸纳就业33563人;各类科技孵化器81家,面积210万方平米,入孵企业3866家,累计毕业企业2766家。
一是孵化链条日趋完善。西安高新区、杨凌高新区分别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围绕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需求,建立了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提供包括创业咨询与指导、投融资、企业培训、共性技术平台、计划申报等20多项服务,累计孵化毕业企业525家,转化科技成果1500多项,形成了以综合孵化器为主、专业孵化器密切配合的“1 n”式的孵化器发展“西安模式”;杨凌高新区围绕预孵化、孵化、加速发展等不同阶段开展工作,突出农业特色,专注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农机制造和农业服务等农业专业化孵化链条;宝鸡高新区围绕钛产业、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产业将服务不断向前端和后端扩展,对同一技术领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的孵化服务,创业孵化链条也在不断完善。
二是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陕西省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涉及软件、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数字医疗、新材料、现代服务、军民两用技术、农业等众多产业领域,建成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近68个,从为在孵企业提供场地、办公等基本服务,发展到提供专业公共技术、企业培训、项目申报、商业策划、技术贸易、投融资、创业导师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重点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开展行业分析、提供孵化资金、协助投融资等高端服务,为企业成长、做大做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是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组建陕西创新创业联盟,整合全省各类孵化平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160多家单位,组建成立了陕西创新创业联盟,统筹整合信息、技术、中介服务、金融等资源,打破各孵化器之间原有的同业竞争关系,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陕西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依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机构,发起成立陕西创业学院,聘请高校教师、金融机构专家、天使投资人、企业家、律师等组建“双创”认证导师团队,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提供项目咨询、诊断、评价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目前,正在制定《陕西省科技创业导师管理暂行办法》,拟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业导师授予省级科技创业导师证书,并给予相应补贴奖励,对特别优秀的导师给予重奖。截至目前,依托陕西创业学院,组织开展了“融资公开课”“创业产品实战训练营”“企业内部创业研讨会”等活动20余场。
四是对区域特色经济起到了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截至2016年年底,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累计培育上市企业32家。其中,主板上市4家;“新三板”挂牌28家,占西安高新区上市企业总数73%。清华启迪科技园聚集企业200多家,行业涉及医疗设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科技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入园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利税近3亿元,从业人员6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和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为主的科技型产业集群。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依托西安光机所雄厚的光电科研技术基础,引进全球“硬科技”领域高端创业领军人才,孵化行业颠覆性技术,打造以“研究机构 天使基金 孵化器 创业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生态网络体系,目前共孵化高科技企业130余家,其中引进海外高端创业团队60个,累计引进15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7名“百人计划”人才,新增就业5000余人,已有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打造三位一体孵化新模式
一是召开陕西省高新区及众创空间建设推进大会。2016年6月,陕西省政府召开高新区及众创空间建设推进大会,回顾总结高新区和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平台建设发展经验,推动高新区和众创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提出要加快建设专业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推动众创空间与实体经济相对接,打造一批服务实体经济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建设众包、众筹平台,打造“开放需求众包 创新创业大赛 种子天使众筹”三位一体模式。
二是提出了“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三大众创模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校园众创工作,目前已有70余家高校建设校园众创空间78家,基本实现了高校众创空间全覆盖;推动企业内创工作,举办企业内创研讨会——探寻陕西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与路径,指导陕煤神南产业公司成立了陕煤神南煤炭科技孵化器,目前正与陕药集团、陕鼓集团、电子集团等大型省属国有企业充分沟通并达成初步共识,共同打造其所属行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成立了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工作小组,初步遴选了31家试点单位和7家重点推广单位;同时积极探索在军工系统复制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科技创新模式。
三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孵化源头供给。研究制定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建立“人才池”“专利池”等九条硬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的科技人员进入孵化器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四是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围绕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8只,累计出资2.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过24亿元,已投资中小科技企业130家,其中22家完成二、三轮融资,市值增长8-10倍,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引导基金联合高校、社会资本在高校设立了低门槛的微种子、微天使基金。设立了5000万元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联合在陕金融机构建立科技支行18家,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50种。出台了《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类专业大赛组织规程》,对该省各级各单位举(承)办大赛的,给予30万元左右的经费支持,推动大赛常态化、长效化;筹建科技成果众包、众筹平台,构建“开放需求众包 创新创业大赛 种子天使众筹”三位一体助推模式。
科学规划加快孵化器发展
一是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孵化器的动态管理,综合考虑孵化器基础服务及管理能力、孵化效率、技术创新能力等评价指标,健全孵化器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对孵化器的考核激励,对评价优秀的予以奖励,对两年评价不合格的予以摘牌;根据国家要求适时修订陕西省孵化器认定和办法;开展孵化器工作顶层设计与前瞻性研究,制定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战略规划。
二是搭建线上创业孵化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全省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握,帮助创业者实现与外部资源的高效对接。协调陕西省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科技要素,为其搭建大数据平台接入界面,持续获得科技增量信息,有效整合陕西省人、财、物等科技资源,为入孵对象提供科技资源信息。
三是依托“7 11”国家和省级高新区,打造孵化良好生态建设。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发挥高新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产业园等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四是加强孵化器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的规定,依托陕西省级科技人才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人才、科技中介人才、创业指导人才;开展孵化器管理人员培训、交流、论坛等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