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7-10-16 11:49:39来源:作者:
“从30年前你们推动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到着力扶持众创空间,再到今天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中国创业孵化可谓‘三十而立’。”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时表示,“希望你们让创新‘火炬’薪火相传、铺天盖地,更好普惠大众普惠社会。”
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30周年之际,来自李克强总理的肯定和冀望沸腾了整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朋友圈”。30年来,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经历了哪些值得总结的发展阶段?探索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而立”之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如何承前启后,绘就新的锦绣华章?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
潮起 因“创”而生
国运系于国策,战略决定成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唤醒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激发出创新创业的热情。
“中国孵化器,顺势历史洪流,在机遇中诞生,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迈向辉煌。”张志宏说,从1987年到1999年这一阶段,中国孵化器在摸索中稳步前行,在全国形成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初步营造了局部优化环境,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孵化器类型。
30年前,中国武汉,东湖之畔。在一座闲置的营房里,诞生了一个简陋的新型机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丁字桥108号,6间厂房,659平方米……中国孵化器事业由此出发,探索前行,孵化出一个跨越时代的梦想。
自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东湖成立以后,原国家科委始终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推动着孵化器事业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稳定发展。
1988年8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火炬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1987年中国首家孵化器成立以来,到1999年这13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国家科委和行业实践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服务为主、开发为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窝”孵化等中国式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孵化器30年的历程。
“在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阶段,孵化器从无到有,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试验,确定了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初期发展的方向,引发了未来波澜壮阔的中国科技创业孵化事业。”张志宏说。
从1987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诞生自武汉开始,到1999年覆盖80%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孵化器的建设由武汉逐步向深圳、上海、北京、江苏、湖南、天津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核心城市发展扩散。
“在13年的时间中,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都诞生了本地区的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孵化器成为我国孵化器事业的先行者。他们在建设孵化器中所探索的宝贵经验,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科技企业孵化器一经诞生,就引燃了科技创业的时代火种,也奠定了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厚基础。”张志宏表示。
经过近30年的高速成长,特别是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更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更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迅猛发展,特别是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满足了社会更加多样的创新创业需求。
“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孕育兴起,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历史性交汇。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潮流,将创新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举措,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了新一波创业浪潮,为这一阶段孵化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张志宏总结说。
截至2016年底,我国拥有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298家众创空间,规模世界第一,孵化实力强大,孵化效益显著,对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我国正向世界孵化器强国迈进。
弄潮 百舸争流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勾勒出一幅中国未来发展的壮丽蓝图。科学春天的到来,科技体制改革和火炬计划的实施,催动了科技创业活力的显现与迸发,也造就了今日中国孵化器的千帆竞技、百舸争流。
随着全国“双创”工作进入提质加速期,深耕科技创业服务30年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其完备的孵化体系和棋布全国省市区县的庞大规模,成为“新常态”下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截至2016年底,全国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3.3万家,当年解决就业212.3万人(其中应届毕业大学生21.1万人),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2.3万项。
“目前,我国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已位居世界第一,在发展上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研发—制造—服务协同新生态,在服务上覆盖科技创业企业全要素需求,在政策上得到各级政府多元化支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新动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知和创业者普遍认可。”张志宏说,总结30年来孵化器发展的主要成效,可从四个方面加以诠释。
首先,整合创新要素,激发“创新驱动”的源生动力。孵化器依靠其优质服务成为高端人才汇集之地和海外学子报国归宿之所,共吸引包括1790名各级“千人计划”人才、3.7万名博士和2.1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163万名科技人员在孵化器内创新创业。2016年,孵化器在孵企业研发支出414.8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8.7%。研发出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中文语音系统(科大讯飞)、世界领先的无人船技术(云州智能无人船)和石墨烯散热技术(碳元科技)等一系列高端创新成果。
其次,带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渐成“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孵化器促进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高效结合的天然属性逐步被各级政府发现、发掘并有效利用。江苏省以孵化器集群化发展促进创新要创业素集聚,帮助该省走上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广东省将孵化器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政策上进行大胆突破,孵化器实现倍增发展。吉林省辽源市利用孵化器建设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先后吸引全国2000余名大学生在辽源袜业孵化器创业就业,贡献了辽源市1/4的财政收入。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各类开发区均将孵化器建设作为本园区培育新兴产业的标配载体,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孵化器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
第三,厚积创业资源,成为“双创”工作的基础抓手。我国孵化器集聚和积累了丰富的“双创”要素资源。全国孵化器自身拥有孵化资金已达688亿元,2016年帮助在孵企业和服务团队吸纳创投资金925.8亿元(众创空间539.8亿元,孵化器386亿元),各类技术平台投入70亿元,专业孵化服务人员超过5万人。累计毕业企业8.9万家,毕业后上市和挂牌企业达到1871家,培育出软通动力、美图秀秀、天合光能、以岭药业等知名科技上市企业,占创业板的1/6,占新三板挂牌企业的1/10,总市值2.7万亿元。
第四,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成为“走出去”先锋部队。在创新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孵化器“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以中关村、成都高新区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高新区在国内外建立多个离岸孵化合作园区,启迪控股、瀚海集团、太库科技等孵化机构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布局了几十家海外孵化器。plug&play tech center 、yc、500startups等硅谷著名孵化器,及欧洲、以色列、韩国等国的知名孵化机构纷纷来华创办孵化器,带来国外孵化器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为双边孵化、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海内外优质项目对接的重要桥梁。
总结30年来孵化器发展的中国经验,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验一,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不同于国外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深植于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众创空间成为源于创新团队、培育初创企业的新型创业孵化器。创业孵化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定位在全球独树一帜。
经验二,顶层设计引导健康发展。30年来,我国一直在顶层设计上引导孵化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确立了孵化器的法律地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孵化器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财税的税收支持政策促进了孵化器的快速发展,国家“十五”到“十三五”发展规划持续确保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康有序发展。
经验三,与国家高新区发展紧密结合。高新区将孵化器建设做为园区内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基础手段,也是高新区区别于其他类型开发区的典型特征。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所有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均在区内孵化器总数已达到925家,孵化规模与质量均领先于区外孵化器。
经验四,链条孵化形成创业生态。我国独创的“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全链条孵化模式,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将孵化服务覆盖创业生命周期。特别是领军企业创办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研发—制造—服务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当前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的4298家众创空间,与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加速器及156家国家高新区共同打造接递有序的创业生态。
澎湃 继往开来
中国创业孵化可谓“三十而立”。如何让创新“火炬”薪火相传、铺天盖地,更好普惠大众普惠社会?
“此次李克强总理到火炬中心考察,既是对火炬中心过去近30年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又是对火炬中心未来工作的鼓励与鞭策。”张志宏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总理讲话精神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在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征程中,火炬中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奋斗,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把科技的火炬向全社会传递,让创新发展更加普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为贯彻李克强总理8月22日在科技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张志宏表示,如何做好科技工作“双肩挑”,要结合火炬中心实际工作,做好“普惠”、“融通”和“生态”三篇文章,推动全面落实。
如何让科技创新普惠大众?
科技部火炬中心将通过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科技政策普惠全国”“科技成果普惠大众”“创业服务普惠社会”的目标。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跟踪调研和政策研究,指导各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工作。二是秉持“服务引领、放管结合、公开透明”的原则,按照“一项政策、一个机制、一张网、一张表”的要求,建设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为后续企业服务工作奠定基础。与税务、工商等有关方面充分协调,继续优化政策环境,为中小企业持续“减负”。三是打造普惠服务品牌,继续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采取“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的方式,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最大的“众创空间”,服务更多中小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以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及综合服务。
如何让科技经济融通发展?
科技部火炬中心将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重点推进大中小企业相互融通,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融通,高校院所、企业和创业者协作融通。一是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政策调研,研究内部孵化、企业创新机制等课题,促进大中小企业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二是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建双创平台,通过共享资金和技术,放大内部员工及小企业的能量,实现共享发展、共同成长。三是探索产学研对接融通,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加快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继续“众包 公开悬赏”新机制,办好中国创新挑战赛。
如何让“双创”生态持续完善?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科技部火炬中心将以“双创”载体建设为主要抓手,营造更好的创业孵化环境,推动“双创”工作引向深入。一是扩大“科技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建设范围,形成覆盖全创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二是鼓励有条件地区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建设服务载体集聚的“众创集聚区”,以及整合创业、产业、文化和社区功能的“众创社区”,打造生机勃勃的双创生态。三是配合财政部,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厚植创新创业氛围。
对于推动孵化器发展的下一步工作设想,张志宏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多措并举,推动我国大步迈向世界孵化器强国。
推动改革创新,促进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继续推动国有企事业孵化器转制,鼓励各类孵化器开展机制创新,推动孵化器探索政府采购、市场化服务及创业投资相结合的多维运营模式,鼓励孵化模式创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增强区域合作,构建孵化器协调发展格局。加强区域内和跨区域孵化器的交流合作,完善区域孵化器网络,发挥行业组织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作用,强化中心城市和高新区对周边县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区域内部协同、跨区域协调、各层级全覆盖的孵化器发展格局。
强化自律规范,形成孵化行业健康发展。为顺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充分发挥各层次行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建立孵化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推动孵化器行业研究常态化,形成规范与发展并重、有序与创新并举的良性局面。
推进深化发展,加大专业孵化器布局力度。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合理布局专业孵化器,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器,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和技术难点,建设特色产业孵化器;促进一批综合技术孵化器转型为专业孵化器。
提升服务能力,加快管理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持续提升全国孵化器从业人员初、中、高级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培训开展的规模和力度。鼓励与高校、大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创投机构等密切合作,探索开展创业与孵化服务人才联合、委托培养的新模式。推进创业孵化服务队伍的职业标准建设,引导孵化器完善内部人才成长和培训激励机制。
促进开放协同,加速创业孵化生态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孵化器开放发展水平,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协同,强化市场化资源整合链接能力,整合各类创业要素。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孵化集聚区建设,构建开放协同的创业孵化生态。
融入全球网络,注重孵化器国际化发展。加强创新创业的全球链接,继续支持孵化器“走出去”和“引进来”,通过参与和举办国际性的孵化器行业活动,促进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的资源流动和跨国配置,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孵化器间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我国孵化器发展水平。
营造创业氛围,引领创业文化繁荣发展。紧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以实施“创业中国”行动和举办“孵化器3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孵化活动,加强创业文化宣传推广,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氛围。
上一篇:李克强:让创新“火炬”更好普惠大众普惠社会 下一篇:众创空间服务标准正式发布